2、 部分钢琴教师思想观念较传统。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毕业于音乐学院或一类的师范大学。他们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较严格的钢琴教育,都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上有较高的水平,对他们的能力我们毋庸置疑。但是,往往这部分老师由于常年接触传统的钢琴教育理念,学琴的内容基本以古典音乐为主导。所以,他们钢琴教学当中也表现得较为保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及时更新,还是以“学院派”的一套东西照搬到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当中。 3、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有些钢琴教师将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作为侧重点,盲目地拔高学生演奏曲目的难度,而对于教学过程当中曲目的选择过于单一化,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或者考试中经常还会以传统的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为蓝本,而忽视了音乐技能课程和教师教育学科的结合。脱离了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忽略了师范专业的职业特征。著名音乐教育家赵沨先生就曾指出:多年来师范院校老是向音乐院校看齐,在培养方式上重一专而轻多能,有的学生虽然能弹奏一些较高程度的独奏曲,但却不会弹奏简单的即兴伴奏,结果是既不能上舞台,也不能上讲台。 三、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入学率大幅提高。入校时,学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任何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们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对学生进行“速成”式的教学,要知道这却是专业音乐院校最忌讳的事情。为此,笔者依据实际情况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目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几点建议: 1、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对于具有钢琴基础,基本技能较扎实、乐感较好的一部分学生,教师的教学难度不是很大,除了使用《钢琴基础教程》第三、第四册外,要经常选择性地学习克拉默、莫什科夫斯基、肖邦的练习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部分奏鸣曲,以及巴赫的复调作品等较为深度的乐曲,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演奏技术,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性认识。 还有一部分学生学琴时间较短,他们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的专业面试,其演奏技巧是非常有限的,基本技能不扎实,手指不灵活、独立性不够,乐理常识较薄弱。对于这类学生,一般可选择:①哈农基本手指训练和一般性的技巧练习; ②选择车尔尼599或849程度的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 ;③《钢琴基础教程》第一、二册上的四手联弹、歌曲伴奏等方面的练习。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在有限的时间中,除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以外,更多的是学习好钢琴即兴伴奏,适应其毕业后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他们,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他们学习。 2、教学过程中注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结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钢琴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和了解专业领域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专业课程体系,做好相关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工作,依据音乐教学规律实现课程教学的协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阶段性科目,比如《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即兴伴奏》,《中外音乐史》等都有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在钢琴课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也应坚持钢琴学科自身的个性和侧重点,不应把钢琴课上成一门理论课,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上有控制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局的能力,课堂上挥洒自如。 3、拓宽教学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钢琴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即兴伴奏课等多种形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注重对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以及技巧方面实用技巧的训练上;同时还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研究钢琴课程标准,科学地运用专业知识,把演奏技术训练的过程条理化、系统化、多样化,能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把握;在课堂上,具备较强的理论讲解和弹奏技巧示范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钢琴教学任务,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 |